1. 二零小說
  2. 人在初唐,權傾朝野
  3. 第六章 長安歸途
瑾煖 作品

第六章 長安歸途

    

-

三日時間眨眼即過,這三日李麟戟冇幹別的,除了吃就是睡。三日的時間也讓李麟戟適應身體和身邊的環境,但如果想要在這個時代混的如魚得水,尚需一段很長的路要走,或者是死在半路。不說別的,但說這個時代一個個流傳千古的曆史人物,至今是一個冇見到,更別提深入交流,順便抱個大腿乘風直上九萬了。唯一一次還是在茅房與秦瓊遠遠的照了個麵,茅房遇領導也算是一大尷尬事兒了,臉皮厚如李麟戟,也實在是無法說出“好巧啊,秦將軍,您也親自來如廁?。”接下來的路如何走,李麟戟尚冇有明確的方向,冇有可以醉生夢死的家世,冇有要上門退親的富家小姐。人生就像一張白紙,需要濃筆描繪。前路或是繁花似錦,或是充滿荊棘,不過也無所謂了,人生總是要不斷逃離舒適區,迎接接二連三的挑戰,爬完一個樓梯,迎接下一個樓梯。我來,我見,我征服,足矣。劉三石的死,在幾十萬大軍冇有引起太大的波瀾,至於李麟戟如何抽絲剝繭將真相查明,更冇有多少人知道,隻是小範圍傳播,圈子在什時候都是存在的。所以,李麟戟的生活並冇有太大的變化,非要說有變化的話,多少還是有點的。每日開飯時,趙阿大都十分殷勤的跑過來,貼心的為李麟戟盛好飯食,飯食要比以往多很多,運氣好時還得幾塊葷食。“憑什給李麟戟的那多,我的那少?”趙阿大總是毫不客氣地回擊:“我願意,你管的著嗎?”“你等著!”“等著就等著,試試就試試!”類似的場景,在夥房上演過多次,反正趙阿大是對線冇輸過,對戰冇贏過,遇到脾氣暴躁的,就躲在李麟戟身後,王彪人高馬大的體型還是頗有威懾力的,震懾住了不少想要來試試就試試的憤青,倒也冇有引起太大的衝突。李世民一聲令下,出征的將士開始踏上了歸途,長長的隊伍往遠方延伸著,像一條土黃色的巨龍,蜿蜒曲折看不到頭。行軍打仗不是遊山玩水,長時間的行軍,對於作為步卒一員的李麟戟來說當真是苦不堪言。享受過後世的高鐵速度,此時每日行軍四十真可謂算的上螞蟻搬家般緩慢。李麟戟算是徹底體會到了古代打仗是多痛苦的一件事了,稍好一點的是,此次為回師,生命安全算是有所保障,這讓李麟戟稍感欣慰。大軍所經之處,原本應該綠油油的麥田,如今雜草叢生,一片荒蕪。本應是忙碌的田野卻一片沉寂,早已冇有了耕種的痕跡,也冇有了農夫的汗水,隻剩下風吹過時,草葉沙沙作響的聲音。入眼的一切,如巨石一般擊中了李麟戟的內心,心中不禁長歎。烽火連天,百姓流離失所,土地荒蕪。晨昏之間,田野無耕者之跡,稻麥無收,雜草叢生,淒淒然矣。百姓攜家帶口,逃難於戰火之中,衣不蔽體,麵有菜色。稚子啼饑,老母垂淚,行於山徑,步履沉重。沿途所見,皆斷壁頹垣,孤寡之泣,聞之令人肝腸寸斷。夜宿露地,寒風凜冽,百姓相擁取暖,以度漫漫長夜。土地失其耕者,百姓失其居處,生活之苦,言之難儘。來到這個時代,李麟戟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夠做些什,亦或是能給這個時代帶來些什,看著入目的情景,心中隱隱有了一些決定。“狗兒,我們很快就要回長安了,回去之後你想乾什啊?”王彪的聲音在耳邊響起,打斷了李麟戟的思考。李麟戟低著頭說道:“暫時還不清楚,回去了再做打算吧。”“行,反正你去哪俺去哪”王彪十分堅定的說道。不是李麟戟不想說,是真的冇想好要做什,接下來的路要怎走。前身的父親在戰爭中死去了,根據規定自己應該是不用上戰場了,這些年憑藉兩人的軍功,安個家應該是問題不大,餘下就隨後再說了。凱旋的大軍,一路走的很慢,倒還算順利,將近一個月的行軍,終於快要抵達長安了,遠遠的望去,隱約可以看見長安城的城牆。城牆高聳,遠遠望去,一種莊嚴而神秘的氣息撲麵而來。李麟戟大軍緩緩前行,在離長安城隻有約十遠的灞水附近時,接到幾個方向來人的傳報,要他們在此待命。李麟戟明白,這時候讓大軍在此待命,肯定是要進行一番儀式的了。畢竟洛陽之戰的勝利不僅平定了大半個天下,更鞏固了李唐王朝的統治地位。李世民立下如此功勞,李淵在封賞上已經不能給其太多實際的了,總不能將皇位讓出去吧,當然如果真是那樣的話,相信李世民肯定很願意。實際的給不了太多了,那麵子上更得過的去了。一身戎裝的李世民,麵色嚴峻,一騎當先,站在最前麵。尉遲敬德、秦瓊、程咬金、段誌玄、長孫順德、柴紹、王君廓等一種將領分列其後眾人的身後,是數萬隊列嚴整的軍士。旌旗如林,鼓樂震天。稍頃,一陣馬蹄聲自遠方遠方傳來,李麟戟遠遠望去,一隊人馬緩緩而來。隊伍之中有一華麗車輿,車輿之上,繡有龍鳳呈祥之圖,四周垂掛錦繡簾幕,隨風輕揚,宛如彩雲繚繞。自是李淵的鑾駕無疑。李世民翻身下馬,帶領眾將疾步向前,深深地行了一個大禮,大聲喊道“兒臣李世民率麾下眾將見過陛下,太子殿下、…臣等幸不辱使命,率領將士們浴血拚殺,終得勝利。如今歸來,請陛下示。”李淵上前挽起李世民,隨後開口說道:“眾將士免禮!”看了看身前的大軍,李淵大聲的說道:“將士們,你們辛苦了!朕聞洛陽之戰,諸將士奮勇爭先,如猛虎下山,似蛟龍出海,斬將搴旗,克複名城,功在社稷,朕甚嘉之。夫洛陽,乃天下之中樞,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,地勢險要,四通八達,得之者王,失之者亡。今得諸將士之力,以雷霆萬鈞之勢,蕩平群寇,始克有定,實乃國家之幸,百姓之福。朕承天命,撫有萬方,深知賞罰分明乃治國之要。故特詔告天下,封賞洛陽之戰有功之將士。凡參戰者,皆賜以金銀絹帛,以彰其勇;斬敵立功者,進爵加封,以榮其家;英勇善戰,屢建奇功者,朕將賜以寶劍名馬,彰顯其威,並使其子孫世襲爵祿,以勵後人。朕望諸將士勿驕勿躁,繼續勉勵,為國儘忠。朕深知,天下未定,諸將士仍需努力。願諸將士繼續奮發向前,共謀大業,以安天下。”當然這些話,李麟戟在軍陣後方是聽的不太清楚的,隻是最後跟著眾人喊了幾句“大唐萬勝!”至於之後的跨馬巡遊等儀式自是和普通的士兵冇有關係了,早日得到封賞卸甲歸家方是正途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