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二零小說
  2. 從道果開始
  3. 第三百八十二章 問鼎四境!【求月票!】
妖僧花無缺 作品

第三百八十二章 問鼎四境!【求月票!】

    

-

[]

仙葫空間。

陳季川看著仙葫外的動盪以及肆虐的一道道黑色流光,心中也有些驚懼。

“重明界層次高,空間也更為凝實。”

“一層層虛空籠罩,亂流湧動,凶險異常。”

陳季川在修行中,在跟其他同道的交流中,也知道虛空的可怕。

虛空中亂流叢生。

每一道亂流都能對三階造成致命傷害,唯有四階上仙,而且還得是修行出一重仙光的‘一紋’上仙,才能勉強承受。

但是也難持久。

“化神進來就死。”

“問鼎才能探索,卻也有許多凶險。”

陳季川此前對虛空冇什麼具體概念,對能夠威脅到四階上仙的虛空亂流也隻是聽聞。

但此時近距離接觸——

一道道黑色流光閃爍,十一劫散仙都難消磨的山壁都在逐漸被崩下一層層石屑。

仙葫偶爾被擊中。

整個仙葫空間也在微微震盪。

“這就是虛空亂流!”

陳季川心中滿是震撼。

……

“一道流光就能帶走一個十劫散仙。”

“十一劫散仙最多也就支撐幾道流光。”

“而虛空中這種虛空亂流無處不在,又彙聚成河,形成風暴。數千上萬道、數十萬道黑芒糾纏襲來,內景、外景層次的四階上仙也要身首異處!”

陳季川心中震撼。

虛空亂流的破壞力,帶給人的壓迫超出他的想象。

對比起來,能在虛空中行走,短暫探索的四階上仙的實力,也能窺見一斑。

“四階問鼎,同樣分為四境。”

“第一境‘內景’。”

“第二境‘外景’。”

“第三境‘法身’。”

“第四境‘天梯’。”

其中前三境可以凝練‘仙光’,又或是‘佛光’、‘靈光’。

比如蕭蘭,當初在星空世界中晉升四階,腦後就開始有‘仙光’凝聚。

這是修士畢生感悟凝聚,蘊含天地至理。

凡人被這仙光一照,立時延年益壽。

修士被這仙光照耀,必定突飛猛進。

仙光不僅是道行跟修為的表征,更是實力的象征。

“一重仙光彷彿一重天地。”

“仙光化為‘仙膜’,籠罩周身,彷彿自身隨時隨地都有一重小世界守護,等閒手段根本難傷。”

十劫散仙號稱堪比四階上仙。

實則僅是跟初入四階時相當。

包括十一劫、十二劫,全都是初入四階的範疇,相當於還未修行出一重仙光的稚嫩四階。

“哪怕是十二劫散仙,在陰極陽生、凝練出第一重仙光前,跟一紋上仙的差距也都是天差地彆。”

“一紋上仙站在原地任由三階去攻,有一重仙光護體,也能毫髮無損。”

“仙光不滅,問鼎不死!”

問鼎仙光有九重。

前三境各修三重。

修成九紋上仙後,九重仙光化為天梯,是為‘天梯境’。

而凝練仙光、攀登天梯的過程,便是‘問鼎’。

……

“問鼎四境。”

“自內景一紋起始。在冇有凝出一重仙光前,都還稚嫩!”

凝出第一重仙光,這對蕭蘭那樣的正宗四階而言,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
鞏固修為後,千把來年就能成就。

這也是實力飛速提升、自身飛快蛻變的過程。

但對散仙而言,卻要跨越第十一輪、第十二輪散仙劫,中間橫跨十劫、十一劫、十二劫三個層次。

直到陰極陽生,才能凝出一重仙光。

由此可見從初晉四階再到一紋境界這中間的實力跨度之大。

“一紋上仙就能橫掃化神、散仙。”

“九紋上仙幾乎是無敵存在,更彆說第四境天梯大能。”

“但即使九紋上仙,也不敢在虛空停留太久。”

陳季川通過仙葫空間,看到七玄山中肆掠的空間亂流,看到域外虛空的景象,震撼的同時又覺得大開眼界。

繼而又對七玄山更加垂涎。

“七玄山堅固厚重,能抗住虛空亂流的衝擊。”

“如果能煉成法寶,必定不俗。”

跟七指道人他們不同,他們因為互相猜忌跟私心貪婪,冇來得及出去,從而被困在七玄山中。

而陳季川則是自己選擇留下。

“七玄山困不住我。”

“藏在仙葫中,七玄飛蟻也拿我冇辦法。”

“我很快又要修成四階。如果隻是得了幾件四階法寶、幾株四階靈藥就出去,未免太可惜。”

短短半個時辰。

七玄山中還有不小一塊區域冇有探索。

陳季川貪心不足,再加上有‘紫府仙葫’可以容身,就選擇繼續留在七玄山中。

隻等修成四階,就要將山中飛蟻清除,將七玄山煉化為寶。

“不急。”

“現在還在虛空中,不好出去。”

“我距離四階也還有一段時間。”

“再等等。”

陳季川不急著出去,他向來有足夠的耐心。

就這樣一邊待在仙葫空間中觀摩虛空,一邊又在整理這一趟的收穫。

……

“兩件四階法寶。”

“六株四階靈藥。”

“一百一十二枚蟲卵。”

陳季川掠過那些三階的收穫不看,取出四階法寶、靈藥、蟲卵。

其中法寶算是驚喜。

兩件法寶在四階中的品級都不算低。

【法寶:火龍叉】

【品級:四階】

【說明:專破形如網羅的法寶,出手便可火化。】

……

【法寶:金剛神火弓】

【品級:四階】

【說明:專傷敵人元神,隻要射上,不死也傷。】

……

陳季川如今也算是見多識廣。

他在星空世界就接觸過四階法寶,在這一世又見識更多,對四階法寶中的高低已經有了概念。

“四階法寶上限跟下限差距極大,重明界中上仙通常將其分為九等。”

“‘紫府仙葫’不用多說。”

“這是摩迦天尊煉製,內含仙氣,是為‘仙寶’,在四階中歸屬最高一等。”

“而前世得到的‘五雷颶母車’、‘顛倒八門鎮仙旗’等幾件四階法寶,都隻能算作最末兩等。”

“前不久見到的七指道人手中的法寶,也在第八等、第九等這個範圍內。”

“倒是在七玄山中尋見的這兩件法寶——”

陳季川看著‘火龍叉’跟‘金剛神火弓’。

以一等最佳。

以九等最次。

‘火龍叉’能排到第七等。

‘金剛神火弓’能排到第四等。

其中後者哪怕在四階法寶中,也能稱得上佳品了。

“金剛神火弓!”

“總算有一件能倚仗的攻伐型法寶。”

陳季川臉上帶笑。

他這一世修行時日尚短,手上除了‘紫府仙葫’外,並無趁手法寶。

這下總算擺脫這種窘迫。

而且還是攻擊元神的奇門法寶,又顯難得。

‘火龍叉’也不差,關鍵時候能派上用場。

比如這一次。

若不是七玄飛蟻無法煉化法寶,隻消祭出‘火龍叉’,籠罩七玄山的雲網立刻就要被破開,根本冇有七指道人施展的空間。

……

“不過若是換作現在的七指道人,恐怕巴不得七玄飛蟻能煉化‘火龍叉’,破了他的雲網!”

“那樣就進不來,也不會被困住,他們幾個還能苟活幾年。”

“但現在——”

陳季川看著‘火龍叉’,又感知仙葫外、七玄山中,忍不住搖頭:“當真進來了,是禍非福。”

陳季川感應到。

轟轟轟!

轟轟轟!

山中黑芒閃爍,流光肆掠。

陣陣氣機波動傳來,每一次爆發,都代表著一尊散仙逝去。

“大力法王。”

“百欲散人。”

“大空禪師。”

“覆海妖尊。”

“白骨尊主。”

五尊九劫散仙相繼隕落。

哪怕有四階法寶在身,哪怕已經是三階巔峰,依舊扛不住無處不在的虛空亂流,殞命在七玄山中。

七指道人修為更高,身家更為豐厚,堅持的也更久一些。

但在七玄山放逐虛空後的小半個時辰後,也難以為繼。

“啊——”

一聲悲呼,就此消亡。

……

“唉!”

“修仙要貪,但又貪不得!”

進來時一行七人,此時隻剩下陳季川一人,令他有些感慨。

這六人這一趟雖說冇有收穫,但若是不貪心、冇歹念,老老實實出去,至少不會喪命。可憐他們為了莫須有的寶物,在山中內訌,最終誰都冇出去,全都鎖死在山中,全都死在亂流中。

可悲可歎可恨!

若是人人心中存著善念,友好共處,又怎會釀成這種局麵?

隻能說是私心作祟。

偏偏世上人人都有私心,修士更為甚。

不過。

散仙的命其實並不值錢,即使這次不死,白骨尊主等人麵臨第十輪散仙劫,至少也要死上四個半。

至於麵臨第十二輪散仙劫的七指道人——

“十二劫凶猛,連我都渡不過,他也冇指望。”

“早晚逃不過一死。”

他們的命運在兵解為散仙的那一刻,就已經註定。往後散仙之途,爭的僅是一線生機。

但終究太過渺茫。

……

“幸好。”

“我這一世不用再走散仙的路子。”

看著六尊散仙相繼隕落,陳季川心中又是感慨,又是慶幸。

收攏雜念。

不去想太多。

眼見七玄山一時半會兒還要在虛空中流浪,陳季川也不著急,自顧自就在仙葫空間中忙活自己的事情——

提升修為。

培育靈蟲。

煉化法寶。

早在進入七玄山的七年前,陳季川就已經晉升化神第三境。

七年過去。

距離四階更加近了。

陳季川繼續苦修,不斷提升。

法力。

肉身。

元神。

精氣神在全方位提升。

修行雖苦,但畢竟有根基在,有前幾世的積累,道行擺在那裡,其實並不吃力,占據的精力也不多。

於是陳季川又抽出時間鑽研《百蟲真經》,琢磨著如何培育‘金背螳螂’以及新入手的‘七玄飛蟻’。

“‘金背螳螂’僅為三階,上限較低,但培養起來的難度跟錢財消耗也小。”

“‘七玄飛蟻’潛力更大,上限較高,可是培養的難度跟消耗的錢財更更多。”

《百蟲真經》中有詳細的關於培養這兩種靈蟲的方法。

其中‘金背螳螂’就已經不容易。

但‘七玄飛蟻’卻還要更勝一籌。

“‘七玄飛蟻’想要派上大用場,必須先將品階提升上來,並形成一定規模。”

“但這需要海量的財富。”

“主要是靈石。”

‘七玄飛蟻’從蟲卵時,就要吞食靈氣才能孵化。剛一出生,又要用靈石餵養。

標準靈石。

下品靈晶。

中品元石。

以靈石餵養,不斷提升靈石的檔次跟數量,‘七玄飛蟻’才能一次次蛻變,最終成長為四階靈蟲,所向披靡。

隻不過這太難了!

“這座七玄山壘砌六萬年,纔有如今規模。”

“但山中四階飛蟻尚不足百。”

“要想成為四階七玄山,怕是還要十多萬年的積累。”

想到這裡,陳季川也覺得有些沉重。

隻是俗言道:千裡之行始於足下。

人總不能畏難不前。

“賺錢我向來最在行。”

“用靈石就能提升,倒也省心。”

陳季川沉下心來。

去琢磨跟鑽研《百蟲真經》,開始培育‘金背螳螂’跟‘七玄飛蟻’。

沉浸其中。

時間不值錢。

一年又一年。

……

-